重庆通远门城墙是重庆古城墙的重要组成部分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,尤其是与战争相关的历史。以下是关于通远门城墙战争记忆的梳理:

1. 通远门的历史背景
通远门位于重庆渝中区七星岗一带,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(1371年),是重庆“九开八闭”老城门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。因其地处古代重庆城西侧制高点,地势险要,历来是军事防御的核心关卡,也是进出重庆城的重要门户。
2. 战争记忆:南宋抗蒙
- 钓鱼城之战的影响
南宋末年,蒙古军队大举进攻四川,重庆成为抗蒙的重要据点。通远门所在的区域虽未直接参战,但作为重庆城的西部屏障,其战略地位与周边防线(如合川钓鱼城)形成呼应。1243年,名将余玠、王坚、张珏等人在川东构建山城防御体系,通远门所在的重庆城是这一体系的核心枢纽之一。 - 张珏守城
1275年,蒙古大军围攻重庆,守将张珏依托城墙和山势坚守,通远门一带可能成为攻防战的焦点之一。最终因孤立无援,重庆城于1278年陷落。

3. 明末清初的战火
- 张献忠攻渝
明崇祯十七年(1644年),张献忠率农民军攻打重庆,通远门作为主战场之一遭遇激烈攻防。据记载,张献忠通过挖掘地道爆破城墙,最终攻破通远门,重庆城陷落。
4. 抗战时期的记忆
- 重庆大轰炸中的避难所
抗日战争期间(1938-1943年),重庆作为陪都遭受日军无差别轰炸。通远门城墙附近的防空洞成为市民的重要避难场所,城墙的坚固结构为民众提供了临时庇护。 - 精神象征
尽管城墙在轰炸中部分受损,但其屹立不倒的形象成为重庆军民坚韧抗战的精神象征之一。

5. 现代保护与纪念
- 遗址公园与文化展示
2005年,重庆市政府修复通远门城墙遗址,建成“通远门城墙遗址公园”,通过浮雕、碑刻等形式展示其战争历史。例如,公园内的《通远门赋》和《张珏守城图》生动再现了南宋抗蒙的场景。 - 历史教育功能
城墙遗址如今是重庆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,定期举办历史展览和纪念活动,提醒后人铭记战争岁月中的抗争精神。
6. 通远门的独特意义
- 地理与军事的见证
通远门依山而建,借助天然地势形成“易守难攻”的防御体系,体现了古代山城军事智慧。 - 多重战争记忆的叠加
从南宋到抗战,通远门见证了重庆在不同历史时期作为军事要塞的沧桑变迁,是城市“不屈精神”的具象化符号。
参观建议
若前往通远门城墙遗址,可结合附近的七星岗、金汤街(古代驻军要道)以及重庆古城墙遗址其他段落(如东水门)一同游览,感受山城历史与战争记忆的交织。
通远门不仅是重庆的地理坐标,更是这座城市在战火中淬炼出的集体记忆的载体。
原创文章,作者:十一狼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qylw.cn/?p=145